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規模達1.5兆美元的稅改法案,10年內將減稅1.4兆美元,是美國30年來規模最大的減稅政策。減稅案包括4項重要內容,首先是企業所得稅由35%降到21%;其次是個人所得稅從39.6%降到37%、標準扣除額調高近1倍、7個級距中的5個級距調降稅率;其三是遺產稅豁免額提高1倍;其四是海外利潤匯回稅率由35%降為現金15.5%、非現金8%。川普的減稅與增加就業包裹政策,將對美國經濟與社會發展造成影響,也將對全球投資方向、匯率變動與地緣政治產生一定程度的衝擊。



當然,這項龐大的減稅法案受到了共和黨的大力支持,認為會刺激國內企業投資、增加國內消費、企業海外利潤回流投資,使美國經濟成長率加速到4%~6%。如同「雷根經濟學」宣稱的一樣,稅收終會增加超過減收部分,使得博客來網路書店聯邦債務減少。但批評的聲浪很大,民主黨認為它造成的經濟擴張有限,卻會擴張美國政府債務,並且犧牲窮人來造福富人。

「股神」巴菲特和全球最大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執行長芬克的批評最受矚目,前者認為大降遺贈稅只是圖利少數富人,後者認為降稅幅度太大,會造成極大的財政負擔。活躍的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也嚴厲批評川普,認為減稅案將使美國債務更加嚴重,而這正是川普競選時大力抨擊的,現在卻讓它雪上加霜。美國真正要處理的四大問題是:所得不平等擴大、工作越來越沒保障、氣候變遷、生產力成長乏力,而且應重建老舊的基礎設施、強化中小學教育體系。

國際間也以負評居多,中國在官方的《人民日報》以社論批判,認為企業不會拿減稅的錢去投資,而是拿去炒股,製造另一場金融風暴。沒有表達的,可能是擔心中國大陸的引資能力受到衝擊,包括美企在內的外企和陸企,都可能轉向美國投資。歐洲五大國(德、英、法、義、西)財長聯名致函美國白宮和財長,反對該項方案,認為將干擾貿易和投資在國際間的流動,也違反美國的避免雙重課稅協定、不符世貿組織之全球貿易規則。歐洲的擔心其實和中國類似,但除了衝擊其引資能力,當大量資金回流美國時,引發的匯率波動當然會干擾貿易和投資。

在激烈的國際投資爭奪下,主要國家可能被迫跟隨美國競相調降企業及個人所得稅率,將造成國際間的所得分配持續惡化。其實,即使是美國本身,川普勝選的主因除了美國中低層民眾擔心美國貿易失衡、影響工作機會以外,也和近年來全球化中,貿易和投資的利益無法平衡分配、中產階級弱化,對國家官僚不滿所形成的民粹有關。川普減稅肯定會惡化美國的所得分配,如果他強調的「公平貿易」又缺乏具體績效的話,極可能4年下來難以連任,屆時美國民主黨重返執政,美國政策又要反轉。這種忽左忽右的「拉美化」現象,將嚴重影響投資意願,造成經濟不穩定。而各國若跟隨調降稅率,造成所得分配進一步惡化的話,全球民粹主義可能益發劇烈,政局更加不安,進而影響經濟穩定。

台灣民間投資不振,今年6月,鴻海郭台銘董事長曾抱怨台灣行政效率太差,讓他申請的「癌醫中心醫院」耗費10年才得以動工、輸美國太多,所以「除非必要,盡量不想回台」。美國企業所得稅要從35%調降到21%,台灣公司所得稅卻要從17%調高到20%,加上台灣投資的「五缺」問題迄今未有突破性解決之道,工業4.0又讓勞動成本占投資的重要性下降。川普減稅方案會對台灣高科技業的投資選擇產生影響,衝擊台灣已經滯後的投資意願,以及相連的經濟成長。

蔡總統樂觀期待明年經濟,博客來網路書局但中央政府債務已接近上限,新年度增編的200億公共投資難以彌補民間投資不足。主要以特別預算編列的4200億前瞻建設雖有短期帶動效果,但其項目卻難以發揮中長期投資效果;加上長照計畫又要花費鉅額預算,未來政府帶動社會資源投資的能量已然耗用殆盡。那麼,未來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何在?這才是面對川普稅改衝擊下,更值得台灣擔心之處。

(中國時報)


1C4CD8577705E539
arrow
arrow

    amw95lp67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